導讀:
疑,不但是學校管理團隊學之端,更應該是市級指導團隊思之始
第一天的線上集中培訓結束了。
我比較關注的有兩點:
第一點,老師們能否通過今天的學習,對2.0有個初步的了解,也就是知道2.0是干啥。
第二點,老師們能否在學習、研討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只要能提出疑問,所以的設計就不是白搭。
所幸,基本是讓人滿意的。
先把所有疑問梳理出來,因為這些問題,不但是參訓學員“學之端”,更是后期市級指導團隊“思之端”。
【以下為共性的疑惑】
龍門實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普遍反饋數據驅動教學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但教學數據采集存在較大困難。在沒有智慧軟件采集的情況下,一線教師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采集到學生學習的數據?
一中:1.硬件方面設備落后,網線老化,嚴重造成信息接受緩慢.2.學校老師老齡化嚴重,思想固化,接受新事物緩慢.信息技術不能高效融入課堂教學。
四中:正在討論,問題很多,但都比較淺顯,因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都很一般,為難情緒很大,提不出深刻問題。
四中:調研分析作為第一步,只憑這三個人討論難以全面深入反映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中的實際,希望能給調研分析必要及合理的時間,才可能保證調研的全面,分析的準確。希望專家們理解。
二中提出問題:
1.學校數字資源信息化管理;
2.作業建設數字化評價管控
3.信息技術融合課設計的關鍵點。
其他單位的疑惑:
1.學校教師對學校更新安裝的智慧黑板僅停留在播放PPT層面的教學,對新的設備、技術掌握不熟練,如何克服這個瓶頸?
2.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進規劃比較陌生,應從哪兒入手?
滎陽二?。夯旌鲜叫1狙行薹桨傅幕旌暇唧w指的是什么?具體的微能力點是哪些?混合是指線上線下,還是能力點的融合?
高村二中:學校教師人數較少,劃分教研組后,每個教研組教師人數都少(最多六人),且大多是四十歲以上教師,對校本教研參與積極性不高。如何能確保學校整體推進,希望專家給點建議。
滎陽一小:
1.結合學?,F狀,研修主題確定方向把握不準。
2.學生學情分析方法單一,利用信息技術方法了解學情信息情況的能力不足。如何設計出校本績效目標的可操作性,可檢測?
其他困惑:
1.微能力具體是什么
2.技術應用點是什么
農村學校:
農村小規模學校存在同頭學科教師太少,校本教研的開展成為難題,請問這樣的學校校本教研如何開展才真實有效?
飛龍路學校:
1.如何在網上大量的課程資源中選取適合教師或者本教研組的微能力課程,來進行高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
2.如何對學校教研組或教師個人的混合式校本研修進行準確的評價與考核?
3.怎樣結合學校的特色來選取適合自己的微能力點?
4.教師如何更好的應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問題?
菖蒲路小學: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怎樣利用技術平臺編制測試題并收集整理測評數據?怎樣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家校溝通?
培訓還在繼續,先梳理到這里……
下一篇:預計2021年中考錄取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