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段時間,《黑神話:悟空》在全球掀起現象級熱潮。隨著黑悟空出圈,一些小妖怪盯上了這塊唐僧肉。據法治日報報道,二手交易平臺出現一批自
近段時間,《黑神話:悟空》在全球掀起現象級熱潮。隨著“黑悟空”出圈,一些小“妖怪”盯上了這塊唐僧肉。據法治日報報道,二手交易平臺出現一批“自動發貨,下載即玩”的盜版“黑悟空”,最低只要1分錢;有商家在電商平臺售賣“離線版”“家庭版”共享游戲賬號;電商平臺還有大量未經授權的游戲周邊……侵權盜版等各色“假猴王”成了“黑悟空”遭遇的第八十二難。
二手平臺上的低價盜版黑悟空。圖據法治日報作為首個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的場景設計、故事細節、文化元素等呈現出極高的品質。這樣的良心之作,卻沒有喚醒盜版者和違規商家的良心。某些商家所謂的離線版共享賬號,是通過逃避游戲平臺的監測“鉆空子”登錄游戲;低價游戲則往往跳轉到其他頁面或者根本沒法玩,只是用來引流;盜版的游戲周邊價格也并不便宜。這些“假猴王”挖空心思,不過是想借著“黑悟空”的熱度“盜”走一波利益。
“假猴王”泛濫,一是部分商家欠缺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二是“假猴王”帶來的利益之大與侵犯知識產權所招致的處罰之小不匹配。游戲名稱、角色名稱、技術創新等內容都受到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相關法律的保護。然而,游戲從業者直言,“彌漫游戲圈二十多年的單機游戲的盜版環境,讓許多人潛意識里有強烈的‘薅羊毛’心態”。一些人想玩游戲,又不想多花錢,便把目光投向盜版,甚至為自己開脫,認為玩盜版是給游戲做宣傳。不法商家瞅準空子,盜版不愁沒有市場。
《西游記》中的六耳獼猴沒少給真猴王惹事,“假猴王”之于游戲產業有百害而無一利。盜版商破壞市場秩序,正版游戲的下載量和銷售量降低,游戲公司的利益必然受損。據報道,模擬經營游戲《波西亞時光》制作公司帕斯亞科技曾估算,僅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兩年時間盜版損失就超過1.8億元人民幣。一些中小游戲廠商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應對盜版商,甚至影響到了原本的游戲研發工作。如果放任盜版商橫行,就會影響游戲產業的創新動力和良性發展。長此以往,便不會有市場主體選擇大投入精心制作,網友想玩正版游戲也會變得艱難。
保護知識產權不是游戲,打擊“假猴王”就是保護真悟空。多年來,國家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但盜版侵權的花樣越來越多,打擊難度也越來越大。此次“黑悟空”所遇到的各色“假猴王”,也在升級各種妖術。要收服“假猴王”,游戲知識產權保護就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如游戲廠商在制作游戲時,應提前做好技術防盜版、知識產權登記等;平臺層面應加強技術識別,讓“假猴王”原形畢露;有關部門更要加強對不法商家侵權行為的懲處等。只有系統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假猴王”才難有容身之處。
不能讓假猴王“盜”了真猴王的戲,每個環節的把關人都應練就“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