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2024年的深入,A股市場再次站在了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廣發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在10月6日明確提出:12月初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決勝時
隨著2024年的深入,A股市場再次站在了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廣發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在10月6日明確提出:“12月初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決勝時刻。”這一論斷不僅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
劉晨明首先強調了政策在市場中的核心作用。他指出,過去很長時間里,股債收益差在-2X標準差處保持有效,這主要得益于政策在關鍵時刻的逆周期調節。然而,在2023-2024年間,由于市場未看到明顯的逆周期政策,股債收益差持續沿著-2X標準差的下沿運行。直到9月的政治局會議,市場才重新意識到政策仍然有底,股債收益差也因此重新獲得了意義。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市場,劉晨明復盤了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的寬基指數,發現這些市場共經歷了11輪5日內上漲超20%的行情。他總結出一個普遍規律:在短期暴漲后,市場通常會在T+20左右進入一個大漲后的緩沖期。從歷史情況來看,10月份的股價表現與三季報的關聯度較高,但除非所有人都對下一年基本面的預期非常確定且一致,否則從11月開始,股價表現與當期基本面的關系會明顯減弱。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在11月可以關注一些主題性的投資機會,如國產替代(半導體、信創)、衛星互聯網等。
然而,緩沖期并非一帆風順。市場在這一階段將面臨三大考驗:首先是三季報的考驗,預計A股三季報在總量層面上難出現大幅改善;其次是美國大選的影響,尤其是對美國衰退預期的影響;最后是市場對未來財政政策的預期。
展望后市,劉晨明將目光投向了12月初。他認為,這一時期可能成為判斷A股是否是牛市起點的關鍵。他提出了一條清晰的邏輯傳導鏈條:狹義赤字、廣義財政、PPI和ROE。在這一鏈條中,廣義財政赤字率的提升是帶動PPI和ROE趨勢上行的關鍵。他回顧了歷史上的幾個重要時期,如全球經濟復蘇、四萬億計劃、棚改貨幣化+供給側改革以及疫后特別國債刺激等,發現這些時期廣義赤字率都出現了顯著的上升,從而帶動了PPI和ROE的趨勢上行。
劉晨明進一步分析指出,從短周期(2-3年)波動的角度來看,PPI是影響ROE的關鍵性因素。然而,低基數導致的PPI回升難以拉動ROE,必須有實物工作量帶動的PPI環比提升才能最終實現ROE的趨勢回升。因此,他強調2025年的財政基調將至關重要。如果財政基調積極向上,投資者有望迎接順周期的牛市;如果財政基調持平,市場則可能再次切回紅利資產。
面對即將到來的決勝時刻,投資者應如何應對?劉晨明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12月初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獲取關于來年經濟工作(尤其是財政赤字)的基調信息。同時,投資者還應關注三季報的發布情況以及美國大選的結果,以評估這些因素對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在投資策略上,投資者可以采取分散投資的方式降低風險,并關注主題性投資機會以獲取更多收益。
綜上所述,12月初或將成為A股市場的決勝時刻。在這一關鍵時期,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市場走勢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并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同時,投資者還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既要看到市場存在的機遇,也要充分認識到市場面臨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